珠三角是中國服裝制造業的“風向標”。團體制服日前,在廣州一些主要的服裝集散、銷售市場,曾經在金融危機期間大行其道的超低價服裝再次出現,引發社會各界對中小服裝企業生存狀況的擔憂。
在調查中發現,訂單減少、原材料、勞動力成本輪番上漲等因素疊加,正把眾多服裝代工企業逼向生存紅線,“轉型衝擊波”中中小企業面臨背水一戰。
羊城再現1元服裝
1元一件的棉質短褲、吊帶背心,3元一件的短袖體恤,5元一套的寬松“師奶衫”,長短款式可任選……在廣州荔灣區上下九步行街一帶,超低價服裝大甩賣的宣傳隨處可見。“我們不是賣衣服,而是在賣布。”名韓服裝店老板張福平說。
民吳女士告訴,老廣州人喜歡在荔灣區上下九一帶的小店鋪淘衣服,因為這裡經常銷售一些服裝代工廠囤積下來的尾貨,以及出口轉內銷略有瑕疵的貨品,質量不錯價格特別便宜。“這裡賣的都是些大路貨,價格比較便宜,一件差不多也就十多塊、三十塊的樣子,但像今年這樣,滿街都有1元、3元、5元的衣服甩賣,還真比較少見。”吳女士說。
對此,廣東虎門服裝協會副秘書長秦英福認為,今年原材料、勞動力成本都在大幅上漲,一些規模較小的服裝企業為了緩解壓力,盡早回籠資金,采取大甩賣策略。“資金只有流動起來才能產生利潤,加上目前處於換季的時候,夏裝款式變化非常快,舊衣服如果賣不出去便會積壓,於是只能虧本甩賣了。”秦英福說。
制衣企業陷入生存困境
海珠區康樂村一帶盤踞著眾多家庭作坊式的制衣企業,這裡的產品遠銷東南亞、非洲等地區,也有部分產品流入到本地市場。騰飛制衣廠老板陳波告訴,他團體服經營的工廠正面臨“左右為難”的境地。一方面,受人民幣彙率波動影響,工廠不敢接數額較大的外單,上半年只接了5000件服裝的加工訂單,而過去團體服訂做至少是2萬件以上的量;另一方面,原材料價格上漲了20%,人工費用、水電等價格也在漲,不斷擠壓著利潤空間。“做服裝講究薄利多銷,但現在卻不敢接大單,會先觀望一段時間,並把擠壓的存貨清理干淨,增加一些現金流。”陳波說。
佳美服裝廠的劉輝告訴,由於市場競爭殘酷,處於弱勢地位的服裝小廠,普遍缺乏議價能力,只能自己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。“盡管布匹、染料等原料價格漲幅達20%,但我只敢給客戶漲10%,即使這樣,客戶還是抱怨並打算下半年把訂單轉到越南去。”劉輝說。
據彙豐23日公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(PMI)數據顯示,5月份彙豐中國制造業PMI預覽指數為51.1,低於4月份51.8的終值,為該指數2010年7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,顯示中國制造業擴張勢頭正進一步趨緩。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魏林稱,原材料、勞動力成本上升是一個整體趨勢,服裝企業必須放棄粗放式的經營模式,通過轉型升級將成本上漲轉變為產業提升的動力,提高生產效益和品牌價值。
中小企業須轉型求生存
業內人士認為,珠三角服裝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,在面臨勞動力短缺、成本上升等諸多因素的壓力下,必須背水一戰,通過轉型升級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議價能力,不然只能關門歇業。
在采訪中了解到,近年來為了應對生存壓力,珠三角一些原來做出口或者批發的服裝企業開始嘗試轉型,通過設計研發自主成衣代工品牌,走品牌運作的模式,效益比過去單純代工提升了10%。“代工時代,企業的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。走自主品牌路線後,盡管過程比較艱難,但每一步都很踏實,畢竟掌控權在自己手上。”傑聖服飾有限生產部胡祥雲說。
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王茁表示,未來中國的服裝行業將呈現一個新的格局,即沿海發達地區集中總部、設計、開發、品牌、物流部門,而內地則集中加工部門。“這是一個區域優化的結果,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時間。”王茁說班系服訂做。騰飛制衣廠老板陳波告訴,他正打算把工廠的生產車間從廣州轉移到湖南,預計廠房租金可以節省30%,人工成本也會下降,廣州以後只做設計和銷售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