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3日星期二

壽山石印鈕雕刻的審美特性



 印章的每一個有機組成部分——印鈕田黃、印台、印邊、印體和印面都承載了豐富的人文內涵。《說文解字》雲:“鈕,印鼻也。”作為印章外觀最為精彩的一部分,印鈕的形制與雕刻為歷代士人所重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載物,它傳承了中國雞血石傳統文化思想的內在機理;作為藝術品,它是雕刻者藝術觀念的載體,記錄了雕刻者對萬像世界的思考與表達。而今,印鈕早已完成了由執掌、佩戴、身份地位像征的實用功能到獨立的雕刻藝術的華麗轉身,依石而制更是賦予壽山石鈕雕獨特的審美價值。

一件鈕雕好壞的評判標准並不在於工的多少,亦不取決於題材的新舊,更不受材料好壞的制約,而是在於工巧與否。簡而言之,即作品是否能夠達到形神兼備。首 先,形要准。形准,即符合創作對像的形體特征。繪畫是在白紙上做加法的過程,而鈕雕則是在現有石材上逐步做減法的過程。有別於壽山石把玩件雕刻,在形色各 異的石章頂部雕琢銼鏤是對雕刻者技法考核的基准線。《考工記》中提出“天有時,地有氣,材有美,工有巧,合此四者,然後可以為良。”意思是要順應天時,適 合地氣,材料優良,工藝精湛,四者結合,才能得到精良的作品。所謂的工巧,首先是指技藝好。雕刻者技能的嫻熟除去天資多半是要靠後天的訓練達成。而形體表 現看起來是否符合事物本身的客觀規律則可依常識來辨認。此外,印鈕雕刻形准之余還需圓潤不刺手,如林亨雲雕刻的熊,雖毛發絲絲分壽山石明,但細摸之下便發現其飽滿圓潤,絕無刺手之感。

  但是,形准並荔枝凍非 藝術創作的最終目的。形的塑造是為了達到傳神,藝術的優劣等次皆以‘傳神’為標准。中國美學十分重視“傳神”。顧愷之論畫強調“傳神寫照”、“遷想秒 得”,即要抓住表現對像的特征,表現其內在精神。傳神的藝術作品,不但能把握對像的本質特征,而且還能傳達出藝術家對於生活和事物的理解。對於雕刻這一造 型藝術而言,往往是在再現生活所見之形像並將其藝術化,滲透著藝術家的思想情感,這種主客觀的統一常常表現為主觀因素消融在客觀形像之中。


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